永州日報訊(通訊員 管卓 唐安琪)“這個小‘碼’用處大得很,掃一掃,村里的大事小事,我們自己的事,啥都清楚了,大家快來試一試?!?月8日,東安縣端橋鋪鎮廳上村村民雷豪指著村口公示欄上的清廉村居“清風碼”激動地叫喚著鄰里來掃碼查村情。
為推動清廉村居建設進一步走深走實,東安縣緊緊圍繞“政策清楚、資金清晰、項目清白、干部清正、民風清朗”的目標,強化“互聯網+監督”思維,積極探索提升基層監督效能的新模式新途徑,結合各村實際,因地制宜,創新搭建村級“五清”監督平臺,在全縣15個鄉鎮場推廣使用“清風碼”,讓群眾輕松一掃“清風”碼,便能實時知村情、發民聲。
“清風碼”化繁為簡,讓群眾能夠“便捷監督”。該縣將村級事務化繁為簡,把村級煩瑣的事務、復雜的業務辦理流程,按照“五清”目標清晰直觀的歸納為“五清”板塊,因地制宜將涉村級的惠民惠農財政補貼政策、財政補貼資金發放、重大民生工程實施、四議兩公開項目運轉、村干部管理及村規民約等事項進行分門別類的清晰羅列。目前共公示惠民惠農政策依據11類29套;編制《東安縣村級“小微權力”清單和監督清單》8類35項。
“清風碼”實時更新,確保群眾“碼”上明白。利用“清風碼”嚴格落實“黨務每日更新、村務實時公布、財務每季公示”制度,對涉及民生的事項“一變更一公布、一撥款一公示”,每季度對所有民生資金的撥付進行“統一匯總梳理、逐人逐資公示”,使每一筆資金來源及去向一目了然,真正實現群眾對村級事務運行進程和結果實時查看、隨時監督,用“公開透明”“清風碼”拆除了村干部和群眾之間的“隔心墻”。全縣公示惠民惠農財政補貼資金72項,共計17263余萬元。
“清風碼”強化干群交互,將監督“關口”送到群眾手中。每一個“清風碼”的內部醒目位置都設有一個群眾投訴舉報發聲窗口,群眾在仔細核查村級事務后,能夠輕松在平臺“一鍵”發聲,幫助相關部門及時收集處理群眾的“急難愁盼”,讓群眾安心、放心且舒心。目前,共收到群眾留言650多條,解決群眾反映強烈問題50多起。
今年以來,東安縣為打造以“清廉村居”建設為突破口的縣域清廉單元“示范板塊”,將煩瑣復雜的村級信息從傳統“墻上”固定端,轉移到群眾“掌上”的移動端,讓群眾在家即可對關心的村級事項實時監督,對需要辦理的業務提前預約,“碼”上監督,成功將基層監督最后“一公里”解決在“彈指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