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州日報訊 最美阡陌間,農時催人忙。時下的永州鄉村,農機深耕土地,村民田間勞作,到處一派繁忙的景象,早稻豐收美景在瀟湘大地盡情鋪展。今年來,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糧食安全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,將糧食生產作為全市“三農”工作的首要任務,早謀劃、早部署、早落實,不誤農時抓緊抓實早稻生產,傾力筑牢糧食安全根基。截至8月7日,全市227.63萬畝早稻全部收割入庫,早稻播種面積超省定任務10.63萬畝。
頂層發力,政策托底,不誤農時早部署。市委、市政府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,先后召開2次市委常委會、市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早稻工作,市領導開展春耕生產督導、調研、暗訪40余次,召開專題會議7次。市委書記朱洪武多次強調要不折不扣落實糧食生產任務,努力確保糧食“雙穩”;市委副書記、市長陳愛林多次調研春耕備耕早稻育秧、農機化、早稻移栽工作。全市11個督導組深入各縣市區駐點,實地走訪核查154個鄉鎮699個村,交辦問題1126個,督促指導各地搶農時、提進度。
為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,全市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,市、縣兩級財政共投入糧食生產資金43154萬元,比上年增加21314萬元,增加近一倍,“點對點”精準扶持早稻集中育秧、雙季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創建、耕地拋荒治理、農業機械化、農業社會化服務、培育種糧大戶等糧食生產的各個環節。全市各地均在4月15日前將中央財政緊急安排的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資金8849萬元,通過“惠農一卡通”全部發放至種糧主體手中,確保不誤農時促生產。通過一系列政策扶持,全市新增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190戶,累計達26445戶。
挖掘潛力,保護耕地,規模成產有保障。為穩定早稻播種面積,我市積極推行集中育秧,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各創辦1個早稻集中育秧示范基地,全市共培育集中育秧主體6925個,完成早稻集中育秧172.72萬畝,超省里分配任務3.62萬畝。各鄉鎮村分別創辦千、百畝示范片,創建雙季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點272個、示范面積82萬畝,其中萬畝示范片40個、千畝示范片232個。同時,為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基本農田“非糧化”,我市狠抓耕地保護和拋荒治理,全面推廣“田長制”,實行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農民保護耕地責任相掛鉤;鼓勵村集體經濟組織和新型經營主體采取集中流轉、代耕代種、代育代插、聯耕聯種、土地托管等形式推動拋荒耕地復耕復種。今年共排查摸底疑似拋荒耕地5.82萬畝并完成復耕復種;全力推進“壓單擴雙”,引導有條件的地方種植雙季稻,推動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片、糧食生產重點區域和主要交通干道沿線種足種實早稻,堅決遏制耕地拋荒和“一季稻插花”現象,并通過實施“非糧化”騰退、土地整理項目復種、推廣“菜稻、煙稻”輪作等措施,充分挖掘雙季稻種植潛力,確保雙季稻面積穩定在450萬畝以上。
機械上崗,綠色高效,種糧生產成熱門。為提升農機服務水平,我市出臺了《永州市持續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九條政策措施》,推動以水稻為重點的糧食生產全程全面機械化。組織農機大戶、農機專業合作社以及農機作業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主體,大力開展代耕、代育、代插等服務。機械來幫忙,種田變輕松。全市新增插(拋)秧機465臺、農機合作社30個,春耕生產期間,全市共投入各類農業機械17.04萬臺(套),出動農機服務小分隊56個、4730人次,發放各類技術資料1.59萬余份,檢修、保養、調試農機具4.31萬臺(套)。(左媛媛 魏鑫)